新竹北埔看山手作 是木匠也是藝術家,在獨一無二的傢俱裡藏了山水

2018-06-27    分類:媒體報導

范揚武在他所創作的木製傢俱裡藏了山水,它們以生動姿態訴說樹的生命故事,從年輪的累積、到自然的歲月風化,讓每一張傢俱都獨一無二。對於工藝美術,范揚武是天生興趣,然而他卻說,自己最嚮往職業是畫家,從沒想到會成為一名木匠。

彎曲樹幹刻出書桌,肖楠倒殼奇木做成立燈,風化木板拼接成屏風,這些傢俱以生動姿態訴說樹的生命故事,從年輪的累積、蟲蟻的啃食到歲月風化,大自然親手加工完成的美,讓每一張桌、椅、凳、櫃都獨一無二。

師法自然的木匠范揚武,猶如朽木救星,他常說:「越裂的木頭,我越想修理。」對於工藝美術,范揚武是天生興趣,然而他卻說,自己最嚮往職業是畫家,從沒想到會成為一名木匠。

木匠創作需要身心並用,從買地建廠、機械、資金、師傅、材料,為了排除種種障礙,把所有資產都拿去抵押,經常忙碌於各種文書奔波。「一天能有時間待在工廠裡,就是我最開心的時候,」范揚武說。

踏入木業乃是無心插柳,當年范揚武從復興美工畢業,一心只想出國學畫,可當時父親因長年勞累病倒,他不得不回鄉幫忙。「早年奇木傢俱盛行,一張桌子可賣幾十萬,本來我只是想回來做個幾年,存到留學資金就走。」他坦言抱著打工的心態投入,卻沒想不久後父親便過世,留下窮盡畢生心血的老工廠。

「父親在世最常跟我說的一句話,就是快點去賣鹹酥雞。」從祖父的伐木業走到父親的奇木雕刻,台灣木業榮景如潮水湧退,老木匠終究以嘆息退場。此時,范揚武想起偉大木匠中島喬治(George Nakashima),他在賓州森林裡的木藝坊,以及令人嚮往不已的創作生活,那幅景象倘若疊合在北埔山林裡,是否也能有幾分神似?

拿起畫筆構思嶄新的木工藝,可是藝品終究與家具領域不同,不只思考邏輯與技法天差地遠,連基本工具也都天差地遠。「第一次打開機器,我怕得蹲到桌子底下,等它響完了才敢抬起頭……」笑談窩在工廠二樓搞研發的日子,范揚武在沒有師傅領路的情況下,憑著一股傻勁獨自摸索,而指引茫茫前途的線索,卻是父親傳授給他的眼光。

來到木工廠,有別於現代傢俱常用的板材,范揚武更鍾情形狀畸怪的老料,別人眼中的爛木頭,往往都是他的寶貝。 「看見好木料不買,晚上會睡不著!」玩奇木容易一發不可收拾,范揚武買上癮,也讓他的創作靈思更加無邊無際。例如從老工廠挖出的苦楝樹頭,原本七分五裂慘不忍睹,卻在榫接、修補、打磨、上漆後,變成一座別緻的邊几。

「人們不欣賞這些木料,只不過是它們不好用,用了會很傷腦筋而已。」傳統與現代工法交融轉換,范揚武將木雕技術與傢俱設計結合,用自己的語言來詮釋木頭,做這塊土地長出來的傢俱。

范揚武喜歡用繪畫觀點來解釋傢俱創作。站在自己最愛的畫作,北宋范寬《谿山行旅圖》的複製畫前,將自己投射為畫中的渺小商旅,仰望著重重山石疊砌,「你知道何謂瀑布的世界嗎?那就是我們的想像。」說著的同時,瞧見在他的身後,一座木屏風與畫遙相對應。

於是懂了 —— 范揚武在傢俱裡藏了山水,人是空間裡的商旅過客,日常變成一場谿山行旅,從一張傢俱可以得到的,不再只是躺或臥,而是無邊無際的自在。

原始文章:https://smiletaiwan.cw.com.tw/article/3572

看山手作
CASA HANDS

 © CASAHANDS All Rights Reserved.